✿觀察任何國際語言測驗,我們可以發現寫作的評量都要求四個面向的均衡呈現:用法、文法、章法、想法。
✿我將它們統稱為「寫作四法」。準備托福,不管你即將上考場、正在準備中、還是剛開始起步,你都得全面檢驗一下你寫的文章是否符合這寫作四法的要求。其中,用法和文法屬於語言能力的表現,而章法和想法屬於非語言能力的展現。今天先談語言能力的表現。
首先,用法即是詞彙的使用。詞彙著重精準的使用,高分的文章是那些用字遣詞正確、精準的文章,而不是喜歡亂用大詞(big words)的文章。如果連基本詞彙都錯誤百出了,還想要用大詞,這只會讓評分員覺得你還不會爬就想飛,結局就是低分伺候。正確精準的用法是讓評分員產生好印象的第一步。實際上,托福的寫作只要使用高中等級的詞彙就綽綽有餘了。問題是,大部分台灣的考生要用對高中等級的詞彙都很吃力了,請看這位同學的寫作實例:
One day our teacher suggested us to challenge something more difficult.
這句乍看之下沒問題,但卻是台灣同學非常常犯的錯誤。問題就出現在suggest這個詞不能用V + O + to Vr…。這個結構很明顯是受中文影響直譯的結果,正確的用法必須採取suggest that S + V…的結構。如果要用V + O + to Vr…這種像中文裡「建議某某人去做某某事」的用法的話,則必須將suggest換成advise。於是上面這句應該改成:
One day our teacher suggested that we (should) challenge something more difficult.
One day our teacher advised us to challenge something more difficult.
有沒有發現,你以為很簡單的東西,實際上都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。因此,想要拿高分,先求用法精確再說。
再者,文法即是句子的結構。同樣的道理,高分的寫作都是那些句子結構鮮少錯誤的文章,從來不是那些喜歡亂用繁複又冗長的公式句,結果基本句子的結構卻錯到離譜的作文。就句構而言,台灣同學有兩種錯誤類型是國際有名的:run-one sentences和sentence fragments。
這可是同時獲得ETS和BC雙認證的兩大典範。近兩年來,我參加過的幾場全球英語測驗評量研討會中,ETS和BC代表老愛舉台灣考生的這兩種錯誤來做為經典錯誤類型的討論。他們也都請我來分析給大家知道為什麼華語使用者永遠有這種「頑固的錯誤」(persistent errors)。我給他們的答案通常都是:你們來學中文就知道了。
Run-on sentences我把它譯成失聯句,因為這種錯誤就是把兩個子句連寫成一個句子,卻沒有連接詞。中文子句間的結合不需要有連接詞,子句間的關係是透過心理意會的機制去產生連結的(這兩句就完全沒有連接詞,但你不會說這是錯誤的句子)。英文就是完全另外一回事了。沒有連接詞的兩個子句,讀者很難猜出,也懶得去猜,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是什麼。譬如說,中文可以講「你不來,我不去」,但是英文可以用You don’t come, I don’t go.嗎?你必須這樣用:If you don’t come, I don’t go. 或Because you don’t come, I don’t go. 或You don’t come, so I don’t go. 如此使用連接詞If或Because或so的表達方式,大家才會瞭解你的意思是什麼。寫英文,你不能叫你的讀者去猜你的意思是什麼。在考試中,你要評分員去猜,他們就直接低分伺候了。失聯句在托福考試中是扣分的最佳候選人。請看底下同學的寫作實例:
Nowadays the situation has changed, most people live in cities, only a few live in the country, life is no longer centered around farming.
這個句子連續用了四個子句,卻沒有半個連接詞。很明顯地,這位同學以為逗號(comma)是連接詞,就連續用3個逗號去run出四個子句來了。大錯特錯!記住,中文中的逗號有連接的效果,但英文中的逗號可是一點都沒有連接詞的功能。這句必須重新切割跟連接才構成至少結構正確的句子:
Nowadays the situation has changed. Most people live in cities and only a few live in the country, so life is no longer centered around farming.
Sentence fragments我把它譯成破碎句,因為這種錯誤就是支離破碎不成句的詞組堆砌。破碎句缺主詞、缺動詞,或一個從屬子句被當成句子不著邊際地獨自晾在三不管地帶。同學的實例:
They used to produce foodstuffs and prepare meals by themselves. Because this living pattern allowed them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their daily meals.
這種把because引導的從屬子句與主要子句割裂開來的結構錯誤。就好像我在前面這句中文尾巴打上句號一樣,你一定不能接受這句中文就這樣打住了吧。是的,同樣地,英文使用者也不能接受你把一個because引導的子句用句點打住,因為這就是破碎句,不著邊際。上面那句英文要這樣改:
They used to produce foodstuffs and prepare meals by themselves because this living pattern allowed them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their daily meals.
關於台灣考生這兩種經典錯誤,研討會中的學者都相當好奇,更有興趣進一步來台灣做對比語言學的研究,以發展語言學習的教學策略,同時有助於台灣學生學英文,以及西方人學中文。然而,ETS或BC代表們常常表現出他們樂見這種錯誤能夠「永續發展」(“sustainable”),這樣一來,他們開玩笑地說:我們才會有更多的報名費!
當然,同學們不想浪費太多報名費,那就要努力減少一戰再戰的次數。
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地掌握寫作四法。就寫作四法的語言表現而言,要提高分數,就要降低錯誤。當然,台灣考生常犯的共同錯誤不只上述分析的那些,同時每個人也會有自己常犯的錯誤。
因此,要降低錯誤,就要勤練寫作,然後找對人改,改完後要再修正重寫。持續如此練一段時間下來,就必能一戰到位!現在,就去寫吧!